每年的农历正月27、28、29三天,河南省道口古镇都要举办盛大的“火神庙会”,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。盛会期间,到处人山人海,传统节目有背阁、抬阁、八卦秋、武术表演、竹马、高跷、莲花灯、火龙、花船、秧歌等,男女演员盛装上阵,从脸谱到服装,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,其中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,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背阁了。背阁表演由上、中、下三部分相互配合。上层表演者称为“上装”,由3到8岁的男女儿童扮演;化妆一般取材于穆桂英、白娘子、青蛇等戏曲人物。下层表演者称为“下装”,在整个表演中起基座的作用,由身着戏曲服饰、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的青壮年扮演。中间部分称为“中节”,是由青壮年捆在背上一铁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儿童的支架组成。上装和下装就组成了可以拆卸组合的“中节”。“中节”巧妙地将“上装”和“下装”连为一个整体。表演时,充当“下装”的青壮年走动扭摆,架上的演员也随之摆动。表演时的乐器有大鼓,大铜器,长号进行演奏,烘托气氛。还有旗手、标枪手、护卫等,使观众看后,既感怵目惊心,又感心旷神怡。
背阁在道口的出现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,根据记载,有道口人来到山西收账,看到了山西的阁,那时叫芯,道口叫阁芯。回来后就精心设计制作了阁,上面驮着小孩玩耍,那么后来经道口各路铁匠的临摹,都会制作阁芯,又逐渐演变成各样的抬阁,自古以来,都是男人背阁,现又发展一众多女人背阁。 一般的表演故事都是取材于古老民间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,有盗灵芝,杨门女将,追鱼,白莲花,天女散花等,多架背阁,走场串花,交叉陈列等多种形式,惟妙惟肖。
1.
2.
3.
4.
5.
6.
7.
8.
评论